所在位置: 凯发旗舰网站 > 常识

明末建州是什么地方(明朝时的建州是哪里)-凯发旗舰网站

提问时间:2024-10-23 15:00:22

1个回答

帮助17

明末建州是什么地方(明朝时的建州是哪里)

最佳答案
山川皆无恙

山川皆无恙

收藏

本文目录一览:

明末清初的建州是现在的哪里

1、明末清初的建州,是在今天的黑龙江省绥芬河下游,永乐年间,明朝在此设立建州卫。建州的名字来源于历史上渤海国曾在此地设立的率宾府建州。

2、北方的建州是明朝永乐元年设置,当时明朝欲压制北元残余势力,于是在女真聚居地设立辽东指挥使司,开始着手控制女真族的各个部落。建州部猛哥帖木儿(努尔哈赤六世祖)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,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,南下压迫建州。猛哥帖木儿被杀,建州部被迫南迁,最终定居于赫图阿拉。

3、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后裔,一直居住在中国东北,明朝永乐时,明朝欲压制北元残馀势力,于是明朝在中国东北一带设立远东指挥使司,开始著手控制女真部的各个部落。建州女真族猛哥帖木儿时为明朝建州卫左都督,北方的部族势力强大,南下压迫建州,猛哥帖木儿被杀,建州部被迫南迁,最终定居於赫图阿拉。

建州左卫的历史背景

在明朝永乐四年(1406年),女真酋长阿哈出推荐猛哥帖木儿(即清肇祖)为建州卫都指挥使,但此举引起了朝鲜的不满。猛哥帖木儿曾因侵犯庆源,于永乐九年(1411年)被迫迁至凤州。永乐十四年(1416年),明朝 *** 正式设立建州左卫,指定猛哥帖木儿管理,强化了在该地的控制。

永乐九年(1411年),“猛哥贴木儿尝侵庆源,畏其见伐,徙于凤州。”“永乐十四年(1416年),明朝 *** 正式设建州左卫于凤州,委任猛哥帖木儿专管建州左卫事宜。永乐二十二年(1424年),与建州卫迁往婆猪江的同时,猛哥贴木儿率部众迁回今朝鲜境内阿木河旧居地。

明初时期,女真人胡里改部和斡朵里部开始向东迁移。胡里改部迁至今绥芬河流域,永乐元年(1403年),明 *** 在此置建州卫,委该部首领阿哈出为指挥使。斡朵里部迁至图们江流域,九年又迁至绥芬河流域,依附建州卫住牧。十四年时,明 *** 在其地置建州左卫,委该部首领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。

建州左卫指挥使是明朝时期设立的地方官职,隶属于辽东建州的左卫,主要负责该地区的治安维护和军队指挥。建州位于中国东北地区,历史上是辽、金、明等多个王朝的重要军事据点和交通枢纽。明朝设置建州左卫指挥使这一职位,旨在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和管理,维护明朝在东北边疆的稳定和安全。

年(永乐十年),明朝将猛哥帖木儿所部从建州卫中析出,另置建州左卫,以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。时建州卫首领阿哈出孙李满住,于1423年(永乐二十一年)率“一千余户到婆猪江居住”。婆猎江即今鸭绿江支流浑江。

清朝时期鲁尔阿什的建洲是现在的什么位置?

1、明末清初的建州,是在今天的黑龙江省绥芬河下游,永乐年间,明朝在此设立建州卫。建州的名字来源于历史上渤海国曾在此地设立的率宾府建州。

概括清朝初年东北移民的原因?

1、至1911年,鸦片战争后清 *** 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,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,清 *** 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建议,于咸丰十年(1860年)正式开禁放垦。从此开禁放垦,鼓励移民实边,以振兴关外的经济。闯关东的百姓已经大规模向黑龙江地区迁移。19世纪,黄河下游连年遭灾,清朝 *** 却依旧禁关。

2、人地矛盾尖锐,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,“走西口”、“闯关东”或“下南洋”,形成近代三股大的移民浪潮。“走西口”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、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、土默特、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。“走西口”这一移民活动,大大改变了口外蒙古的社会结构、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。

3、在清朝时候,伴随着清军入关,东北也属于中国的领土范围。在清朝初年,由于满族人口稀少,入主中原的清朝皇族发现大量满族人进驻中原,使他们起家的龙脉之地无人居住,变为沃野千里、有土无人的广袤土地。

4、闯关东,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。关东指山海关以东地区,也叫关外地区,原来满族人的“龙兴之地”,清朝初年曾有短暂的开放,康熙七年(1668年)推行封禁政策,以致造成东北地区大量的无人区。

哈尔滨的名字由来,你了解吗?

1、哈尔滨名字的由来有如下几种说法:天鹅论: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“galouwen”,即“哈尔温”,本意是“天鹅”之意,认定其为现今哈尔滨地名由来的“通说”。

2、哈尔滨的名字由努尔哈赤确定。 哈尔滨的历史可追溯至22000年前,当时努尔哈赤还在女真部落中担任伙夫,后来得到重用。 在万历二十六年,努尔哈赤被升为进京大使,前往北京进贡。 途中,他经过今天的太阳岛,发现环境优美,询问地名,手下回答称其为“晒网场”。

3、哈尔滨市名由来有以下几种说法:天鹅论: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“galouwen”,即“哈尔温”,本意是“天鹅”之意,认定其为哈尔滨地名由来的“通说”。蒙语“平地”说:这是1913年魏声和先生在《吉林地志》中提出的,从发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。

建州三卫发展

1、建州卫发展自正统年间至明末,主要位于浑河上游苏子河流域。其活动范围东北至图们江流域,西南至鸭绿江下游,西至开原至辽东边墙一线。建州三卫最初隶属于奴儿干都司,但实际上多受辽东都指挥使司统辖。其首领受明 *** 册委,需呈报明 *** 批准军队迁移、升迁官爵、更换文书等事宜。

2、建州三卫通过互市,用马匹、人参、貂皮、松子等特产换取内地的物资,如服饰、粮谷、铁锅和耕牛、农具等。天顺八年(1464),明朝设立了抚顺关,专门用于与建州三卫及其依附的毛怜卫进行交易。[建州左卫都指挥佥事脱罗男猛可的袭职奏报]反映了这种贸易关系。

3、到了七年,明朝 *** 从建州左卫中分离出建州右卫,分别委任猛哥帖木儿的儿子董山掌管左卫,而董山的异父弟凡察则负责右卫的管理。就这样,建州三卫的格局逐渐形成。

4、建州三卫中,1451年时建州卫有1700余户,左、右二卫合计才600余户,共计2300余户,以建州卫人户数最多。迁居婆猪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时虽只有1万多人,但由于他们在长期迁徙中患难与共,聚居在一地后,因来归者日益增多,遂形成一个强大的联盟集团。

热门推荐
相关推荐
热门解答者
最新发布
<
网站地图